你是否也遇到过以下不愉快的经历?
小区里交情较浅的邻居一见面就问:“买房子了吗?买车了吗?”
家里不常走动的亲戚一开口就问你:“怎么还不结婚啊?怎么还不要小孩啊?”
只能算是萍水之交的人,却总问:“在哪工作?工资多少钱一个月?”
为人的教养、情商的高低,往往就体现在人际交往的分寸感上。
苏轼如是说:“交浅言深,君子所戒。”
交浅,但不言深,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一场自我的修行。
交浅不言深,让彼此都解脱
每次我头发变长,我都会去离我家十几公里的“张姨理发店”,不是因为附近没有,也不是说老板的手艺有多厉害,仅仅是因为这家店里的人做事很走心。 之前也去过不少理发店,一进门就会被各种喧嚣问好;你人还没坐稳,理发师就开始拉家常,问东问西,你不愿意回答,他就换个话题继续,回应也不是,不回应也不是。
但在张姨这里就不一样,客人进门时,她只是浅浅一笑,很少说话,唯有见到了熟客,她才会多加一句“你来了啊,有一段时间没见了。”
店里的理发师也一样,不会去主动找客人聊天,只是专心的理发,这对于喜欢安静的人来讲,简直不能再好了。
在人际交往当中,让人感到困扰的,往往不是他人的冷漠,而是太过热情,缺少了边界感。
即使是亲人之间,靠的太近,也会像两支刺猬般互相刺痛。何况是谈不上交情的一些人。
情商高的人,从不交浅言深,他们懂得把握好人与人之间的分寸感,什么情分,就说什么样的话。
交情浅薄的,他们不会谈论隐私、敏感的话题,以免冒犯到人家;也不会讲一大堆自己的私事,强迫他人去聆听。
交浅不言深,让双方都不用陷入社交的尴尬,保持着安全的心理距离,让彼此都能获得相处的舒适感,对双方而言,何尝不是一种解脱呢?
关系不熟,别掏心掏肺
连对方人品都不清楚,就掏心掏肺,是一种愚蠢的行为。
朋友小张在一家公司做业务经理,有一回,他去参加一场商业聚会,晚宴上和另一家公司的业务经理相谈甚欢。
在交谈之中他觉得彼此很投缘,话也越说越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意,在耳热酒酣之后,小张就跟对方探讨起了最近公司即将要开展的业务,还为交到一位好朋友而开心。
过了一段时间,当小张的公司把新的业务投入实际运作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客户告知别的公司已经在做了,并签了合同。
小张作为与老板共同知道计划机密的人,被炒了鱿鱼,就这样失去一份好的工作。
正是:“逢人但说三分话,遇事勿抛一片心。”
交情越浅,就越要谨慎的说话,越要重视对隐私的保护。
有人觉得在与人交往时,心里打着算盘,是圆滑世故的表现;但万一对方人品不好呢?
不让自己承受冒着如此大的风险,而是去加深对对方的了解后再做定夺,才是对自己负责的行为。
作家劳伦·奥利弗也说:“完全看错一个人多么容易,只看见他们的一小部分就误解为全部,一想到这就发抖。”
交浅不言深,体现的是为人处世的一份谨慎,是成熟、是明智,是懂得保护自己的表现。
好的关系,没有捷径
意思是,让别人在与自己初次相交时就产生好感,不如让别人与自己长期相处后都不会产生厌恶情绪。
很多人,因为急于要和人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就犯下“交浅言深”的错误。
想营造出“相谈甚欢”的气氛,就迎合对方,不敢发表不同的意见;
因为想成为别人眼里“健谈”的人,就费力装出不属于自己的性格;
希望对方认为自己可靠、没有城府,便把隐私毫无遮掩地如数分享。
然而,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不仅没有让彼此更靠近,反而惹得对方提防起来了。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我费心地想要建立关系,别人却并不领情,真正的原因就在于操之过急,别人一眼就看穿意图,因而筑起了心防。
交浅言深,不是通往良好关系的捷径,而是自欺欺人的偏方。
古人说得没错:“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牢固的感情,都是用时间经营出来的,而绝非靠第一次见面就掏心掏肺的举动就可铸成。
即使一些套路能暂时获得人心,真正持久的感情,也肯定是用真诚与时间熬出来的。
真的不用太急,有几分情分,就做几分情分的事。用心地交往、谨言慎行,人的感情自然会按照它自身的规律发展。
《蔷薇园》里有句话:“话不像话,不如不说;话不投机,不如沉默。”
人人都有一张嘴,但真正重要的是,懂得什么样的关系,说什么样的话,才算得上是成熟。
人际交往当中,我们总会遇见那个可以让自己畅所欲言的好朋友,可以尽情地向他倾诉自己的所有,无所保留。
但在那之前,交情尚浅的时候,还是要谨言慎行呀。
本站所收录作品、图片等信息部分来源互联网,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告知,我们将做删除处理!:心岸 » 情商高的人,交浅不言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