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言行就像一面镜子,反映着家庭和父母的精神,所以希望孩子好,首先自己要起模范作用。
父母或教育者的日常性言行,对培养孩子的人格有最强的说服力。
同样做为孩子,最需要被读懂,母亲无疑就是那个最好的读心人。
愿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读懂他们的母亲;愿每一个母亲,每说出的一句话,都能给予孩子力量。
最好的教育是以身作则。
孩子们对谎言或虚伪非常敏感,极易察觉。如果他们尊重你、依赖你、他们就是在很小的时候也会同你合作。
母亲的话语,决定孩子人生的温度
天涯上,有一个网友发贴,述说了她的经历:
她的母亲,生她养她二十余年,从来不在衣食住行上亏待她,独独喜欢用语言羞辱她。
她在厨房洗碗,碗比较多,母亲就在一旁喋喋不休。她想让母亲先出去,换来的是母亲的辱骂,
不堪入耳的话,能纠缠她一两个小时。
网友觉得,这是自己的妈妈,被说两句,忍忍就过去了。
但后来发现,自己每隔两到三天,就要因芝麻绿豆大的事情,被母亲“精神折磨”一番。
因为想和表妹在沙发上用电脑,让母亲换一个位置,母亲不愿意,便对自己破口大骂。
自私、畜生、甚至说出“去死”这样的字眼,像针一样戳中了她的心。
她在贴子中这样说到:
我真的好难受啊! 一个母亲为什么会这样对她的女儿,我难道真的有那么十恶不赦,让她那么恶心厌恶吗?
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曾说:
“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别小看说出口的那句话看似简单,却会在孩子的成长中带来不可磨灭的影响。
当一句句伤人的话,一刀刀地刻在孩子的身上,让孩子的内心滴着鲜血,久结成痂。
母亲对孩子说的话,太重要了!
一句脱口而出的话,直接影响着孩子人生的温度。
母亲说话充满怨气,孩子听在耳里、看在眼里的,是灰白的天空,不带任何色彩;
母亲说话温和淡然,孩子在母亲的耳濡目染下,也会如自己的妈妈一样,从容不迫。
好好说话,是母亲毕生的修养
看到这样一则新闻,扎心了。
一个孩子在武汉坐地铁时,与母亲走散了。
在热心市民的帮助下,孩子与母亲相逢。
以为失散的孩子与母亲相认,会是一个特别温情的场面,但母亲在见到孩子的那一刻,劈头盖脸就是一顿痛骂。
失散重逢,孩子还来不及欣喜雀跃,一盆冷水便浇头而下。
原以为见到母亲的那一刻会充满安全感,但母亲凌厉的语言,让孩子内心升腾起的,是不安和恐惧。
这个场景,是不是似曾相识?
孩子犯了错误,母亲气极败坏地批评孩子;
孩子一件事情没有做好,母亲极力地用语言打压孩子的自尊心。
是给予孩子正能量,还是给予孩子负能量,母亲的一句话便可见真章。
朋友接孩子放学,回来说了这样一件事。
去的当天,刚好学校期中考试的成绩出来了。
她在等孩子的时候,看到一个家长接到孩子问的第一句话便是:你考了几分?
孩子说:91分,这位妈妈的脸色当下就变了。
“你怎么没考一百分?你是怎么读的书!”
孩子看到妈妈一脸怒色,低着头,怯懦地说:“那我下次考一百分好了。”
朋友说,她在旁边听着,心里觉得非常尴尬,
要想让孩子活在焦虑中,母亲的一句话就够了。
中央综治办和中国少年研究中心曾对一千多名未成年人进行过调查,结果显示:
25.7%的孩子“自卑”, 22.1%的孩子“冷酷”, 56.5%的孩子“暴躁”。
造成这一原因的根源,大多是这些孩子长期生活在“语言虐待”中。
无法好好说话的母亲,会在孩子的心里留下见不着的伤痕,却要花很长时间修复重创。
蔡康永曾说过:
“说出的话,不但是‘果’,透露出一个人怎么看事情,反过来还会变成‘因’,引导另一个人怎么看事情。”
对孩子说出的每一句话,里面暗藏的情绪、要表达的态度,都毫无保留地传递给了孩子。
有人说,母亲一张嘴,便能看出她的修养。什么样的母亲,便会教出什么样的孩子。
当负能量,指责的话语涌到嘴边就要喷薄而出的时候,要记得把嘴牢牢闭紧!
面对孩子,嘴里只能冒出平静的客观的叙述和正能量的话。
没有天生完美的父母,重要的是做一个成长型父母。
在教育中,我们仅仅指望给孩子们两份永久的遗产:一份是根,一份是翅膀。
本站所收录作品、图片等信息部分来源互联网,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告知,我们将做删除处理!:心岸 » 做一个成长型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