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买过的最贵的东西是什么?
买回来三个月后,你是否依然能不为当时的冲动后悔?
成为“月负”,只需要一秒冲动
同事小张每到月底,生活就会变得异常窘迫。
比如:突然开始吃便宜的外卖、拒绝参加AA制的活动,甚至会主动开口向熟悉的人借钱。
可是看她平时的穿衣打扮,丝毫没有缺钱的样子,大牌logo天天见。
在亲眼目睹了几次她的“反差”之后,我还是忍不住问了她:“感觉你不像是需要省钱的人呀,一件外套都抵上半个月工资了。”
“就是因为它们,我才需要啃煎饼呀,信用卡和花呗永远还不完。”小张苦笑一声,解释起来:
我买这些高端品牌的衣服、包包、化妆品,一方面是不想在年轻的时候委屈自己,另一方面,工作上需要抛头露面见客户,穿得贵一点,心里也更有底气,至少气势上不输人。
话说到这里,她刚好补完妆,提上皮包,小跑着奔赴下一个工作地点。
我望着她的背影,既佩服她的勇气,又深深觉得她这样做得不偿失。
人生一世,固然不能太过委屈自己,应该在最好的年纪,努力给到自己想要的生活 。
但这不等于要刻意造出光鲜亮丽的日常,并为此付出降低生活水平的代价。
很多时候大家购物,是在虚荣心的迷惑下,忽略了我们本来要追求的东西。
但是,最贵的不一定就是最好的。
找到适合自己的消费区间,在力所能及的付出下,收获更多的幸福感,才是我们最应该学会的能力。
精致生活,其实求的是“舒适”
我的好闺蜜就属于是大家一致认可的“精致女人”。
出生在上海,工作在北京。当她出现在你面前时,总能让人眼前一亮。三言两语间,得体的仪容,优雅的姿态,让人如沐春风。
我有很多次去她家借宿。
当你亲密接触到她的生活空间后,你便更为清晰地感受到这个姑娘的生活态度:
只买对的,不求贵的。
在她的化妆桌上,你看得到大牌贵妇化妆品,也看得到几十块钱的精华。
打开她的衣柜,有品质上乘的外套,也有手感舒适却价格低廉的毛衣外搭。
和她吃一碗饭,她会端出贵得让你咋舌的食材,也能给到你新鲜实惠的当季果蔬……
是精致的女人,都活得贵吗?她的生活给我的答案是:
精致的女人,都更注重“舒适感”。
豪门阔太郭晶晶,挎着帆布包,戴着几块钱的发带就出街;国际知名导演李安,动不动和妻子衣着随意地逛个菜市场;影帝夹着一字拖就出门的新闻屡见不鲜……
他们缺钱吗?当然不是。当你有足够多的钱,你反而会把更多的关注力放在“如何让自己更舒服”上。
我们花钱最多的地方,往往是在为别人的眼光买单,为铺天盖地的过度营销买单,为自己的虚荣心买单。
而一旦我们开始关注自己需要什么,自己是否舒服,东西是否适合自己的时候?我们会惊讶地发现,自己是真正做到了爱自己,也真正回到了生活本身。
会花钱,就是一种实力
如何做到会花钱,过上“舒适生活”?
第一要义,大概就是“断舍离”吧。
断,断掉不理性的购物观念。比如,贵的才是好的。
“一分钱一分货”已经不是全能的真理了。在市场不断进化的今天,有很多的东西,其实是做到了物美价廉的。
不要看价下单,而是要去了解自己对一个产品的期待是什么?比如护肤品就要讲究适合,你就不必要盲目追求昂贵却又并不适合你肤质的产品了。
舍,舍去为不必要的附加功能买单。
比如,我有个朋友为新买的两条小金鱼去买鱼缸。结果花了五千块扛了一个全自动鱼缸回来。
我问他你一开始是想买什么?他说是一个可以装两条小金鱼的玻璃鱼缸。
但是不曾想到,中间挑花了眼,被导购说动了,就冲动买了个全自动高级鱼缸。到家里才发现不实用。
所以,购物要牢记,什么东西才是适合你,什么功能才是你最看重的。
离,即离开外界过度营销的干扰。
面对铺天盖地的广告,保持清醒。
诸如前段时间,一个叫《国际大牌成本揭秘》的纪录片突然火了。
在这部只有不到十分钟的纪录片里,暴露了一组令人震惊的事实:
市场上大牌的成本,仅为售价的1%,贵就贵在一些品牌的溢价、代理商的层层加价。
有家著名旅行箱制造商负责人甚至直接说,90%以上的专利其实都是中国工厂的。甩开品牌,中国工厂自己就能做出非常棒的产品,缺乏的只是一个销售渠道和宣传推广。
所以,当你做到上面的“断舍离”,才不至于让自己被消费裹挟。
才能让自己回归到需求本身,让自己成为一个“善于花钱”的人。
本站所收录作品、图片等信息部分来源互联网,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告知,我们将做删除处理!:心岸 » 致女人:挣钱是能力,花钱是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