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动作区分攻守 ,怎样判断掩护时的攻守犯规情况

本文目录

怎样判断掩护时的攻守犯规情况

掩护犯规
掩护的概念掩护是进攻队员采取合理的行动,用自己的身体挡住同伴的防守者的移动路线,使同伴借以摆脱防守或利用同伴的身体和位置使自己摆脱防守的一种配合方法。规则指出:当队员试图阻止没有控制球的对手到达希望到达的场上位置时即为掩护。掩护在篮球教学中根据掩护的位置和方向可分为前掩护、侧掩护和后掩护。
掩护犯规常见情况
(一)掩护不成功时进行所谓“二次掩护”时的侵人犯规
当进攻队员在一个静立的防守队员前面或身体的侧面掩护、时,只要在不发生身体接触的情况下,掩护距离可以尽量靠近被伉护者。这种掩护是建立在被掩护者视野之内的掩护,要求掩护者面向或侧向,保持正常的身体姿势,站立在防守者必经的路线上,像一堵墙一样挡住被掩护者。一旦完成掩护后,他应根据场上情况,积极投入比赛,要么及时转身切向篮下,要么突然摆脱状去接球,但是,绝对不允许跟随被掩护避开掩护时的移动而移动进行所谓的“二次掩护”。如果以此达到继续掩护,企图阻挡被掩护者的正常移动时,即是进攻队员阻挡犯规。
(二)掩护时距离太近所造成的侵人犯规
当进攻队员把掩护建立在静立的防守队员后面时,除要求掩护队员保持正常的身体姿势外,还必须要求掩护队员与防守者保持正常的一步距离。因为这种掩护是在防守者看不见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一定要给被掩护者留有避开掩护的余地。如果掩护距离太近,并且,又是在动中进行掩护时,则应判掩护队员侵人犯规。
(三)掩护时,不正确的身体姿势所造成的侵人犯规
在比赛中,掩护队员虽然掩护的距离合理,并且又是在静止不动的情况下进行掩护,但是,如果掩护时身体姿势不正确,也会导致掩护时的侵人犯规。正确的身体姿势是:面向或倒向被掩护者,两脚开立与启同宽,两膝徽屈,两行弯曲置于胸前,上作稍前倾。如果掩护队员违犯了上述掩护时身体姿势的要求,如掩护时上体压在被掩护者的身上;或者两脚的距离太宽,脚伸的太远,撤回的又太慢,绊了被掩护者,或者两手行左右伸开,被掩护者摆脱掩护时没有及时把手增放下,用手臂阻拦或用手拉了对方;或者当被掩护者摆脱掩护时,用膝关节或青部顶撞对方筹,都是掩护队员在掩护时用不正确的身体姿势和动作造成的侵人
犯规。
编辑本段 回目录 掩护犯规 – 常见被掩护犯规 进攻者采取掩护配合,达到有效的进攻目的。每当进攻队采取掩护时,防守队员根据估况则采取挤过、穿过、绕过、交换防守等防守配合方法,来破坏进攻队的掩护配合。防守者如果在挤过、穿过、绕过和交换防守时,用手推、拉掩护队员;用财顶、肩憧掩护队员,都应判被掩护队员侵人犯规。
裁判员判断掩护犯规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必须明确掩护技术要求,区分合法掩护和非法掩护,这是判断掩护中攻、守犯规的首要条件。
第二,严格裁判法的分工,无论前导裁判和追踪裁判,都要看清本区内进攻队员掩护与防守队员破坏掩护的全过程,特别是无球区的掩护,行进间的掩护和连续掩护。因为无球区的掩护多,行进间的掩护快,连续掩护变化大,给临场裁判员的判罚增加了难度。更为重要的是有的临场获判员有时将注意力集中在球上或者引人人胜的比赛上,容易忽视无球区的掩护、行进间的掩护和连续掩护。这是把判掩护时攻守犯规的原因之一。
第三,临场裁判员要高度重视限制区附近的中锋“挂人”和中锋持球转身用身体挡人时攻、守犯规。
掩护分防守队员视野之内和视野之外两种
1、视野之内可以任意靠近对方队员,只要不影响对方队员技术动作的发挥的,也就是说他在造成接触的一顺必须是静止的且要双脚着地,如果不满足将是掩护队员犯规。
2、视野之外必须给被掩护队员留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距离或使之感受到掩护队员在其后方视野之外,否则造成接触时不管是否静止和双脚着地,均视为掩护队员犯规。

一个动作区分攻守,怎样判断掩护时的攻守犯规情况图1

咏春拳以守为攻

“功夫之王”——李小龙潜心练习咏春拳整整10年(1954年-1964年),后来的“振藩功夫”及“截拳道”也仍以咏春拳为根本,那么李小龙为什么这么重视对咏春拳的修习呢?这实际上仍是由咏春拳的科学价值所决定的。李小龙是个讲求实际效率与注重效果的人,他决不会对无用的花招虚投入精力,相反,他却会对真正有用的东西苦练不缀。正如他自己所说:“我的打击动作之所以快,原因之一是因为我合理运用了‘攻守合一’的打法,故而会大提高打击速度。”   别的拳派的动作打法都是先“一攻”再“一防”,或是先“一防”再“一攻”,也就是把一个完整的动作分成了两步或者两节拍去做,故而动作自然会慢一半。 搏击的取胜往往取决于关键性的“几分之一秒”或是“几十分之一秒”,所以哪怕是快一点点,你也会占得先机。也可以说咏春拳或截拳道一出手就具有攻与防两种意义,也就是它们没有单纯的防守,也无单一的进攻,而是“攻中寓防,防中寓攻”。

一个动作区分攻守,怎样判断掩护时的攻守犯规情况图2

打篮球时应该如何保持攻守平衡状态

  男性朋友最喜欢的体育运动就是打篮球了,坚持打篮球的好处也有很多哦。在打篮球的时候要注意防守,篮球防守是比较重要的,那么你知道篮球防守技巧有哪些吗?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来看看哦,也可以推荐给周围的小伙伴们哦。

   浅谈一些篮球防守技巧:切记保持攻守平衡

  篮球防守技术在篮球技术中不弱于进攻技术,最好的防守就是最好的进攻,掌握精湛的篮球防守技术能够改变局势。

  篮球防守技术大致可以分为单人防守技术和整体防守技术,整体防守技术一般归结到防守战术中,在这里我们就讲讲单人防守,通常也叫做个人防守。

  篮球防守技术和篮球进攻技术一样,都需要勤奋的训练才能够得以提高,实战则是最好的训练方式。

  处于内线时,防守外线对手时,双眼一定要紧紧盯着对方,不管对方身体有多么强壮,不管对方有多高,气势上一定不要输于对手。输人不输阵,在进攻或者防守中都要记住这句话。

  处于外线的对手想要得分,一般的选择就是突破上篮或者远投得分。正是如此,防守的时候,一定要紧贴对手。

  在对手运球的时候要保持好的姿势,最好攻守皆宜,那么应该怎么做呢?首先应该保持微微下蹲的姿态,保持身体重心能够在瞬间做出反应,而不会使自己突然摔倒在地。紧跟对手的时候,身体一定要保持和进攻方的正面对抗,同时需要注意步伐,不要造成造成防守违例。

  假如对手很善投,而且喜欢使用变向运球来给自己创造投篮机会,贴身防守十分有效,让对方基本上没有机会摆脱你的控制范围。即使对手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选择投篮,命中率肯定会下降许多。

  防守者一定要记着一个投篮动作,在投篮的时候。对手会做出一个前奏动作,就是将篮球上举或者瞄篮。如果对方这个动作的速度不是很快,那就直接掏球或者拍球。

  即使无法得手,也可以干扰对方的投篮感觉,迫使对方传球或者继续持球等待机会。

  进攻方很多时候会做假动作,假动作能够干扰对方的判断,很多打篮球高手都会这招哦,在盯防的时候,注意对方的脚是否离地,离地的话应迅速全力起跳封盖,不管是否能够封盖掉,至少要做出封盖的姿势令对方球员投篮时候有所顾及。

  如果运球选手双脚没有离地的话,那就应该继续保持重心准备对方的运球突破。

  防守无球对手时,同样要紧贴,同时还要用余光注意拿球的对手。一旦发现无球对手加速奔跑,自己同样要加速奔跑起来,而且一定要站在他与篮筐之间的位置。

  这样一来,可以减少无球对手空手切入篮下的机会,很大程度上抑制对方的冲抢篮板。

  切记篮球场上高手如云,虽然进攻十分有风范,但防守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进攻技术固然重要,但保持攻守平衡也十分重要。

   篮球运动有利于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

  体育运动具有竞赛性,竞赛具有对抗性;竞赛的结果的不确定性和显示结果的及时性等特点。使观看比赛或参加比赛的人在心理上产生悬念和期望。

  当期望实现时使人感到欢快、自豪、敬佩等情感,使人失衡心理得到调节。这种情感往往移情于学习、工作、生活中,使人精神振奋、奋发向上、勇往直前,产生积极的情感变化。

  篮球运动技术优美,战术配合也有很多种,大家在打篮球的时候要灵活运用,篮球比赛竞争激烈,悬念不断,紧张刺激,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特别随着篮球运动职业化和商业化不断深化,青少年可以经常看到精彩的高水平篮球赛。

  经常可以与高水平的运动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如在三人篮球赛中经常可以与高水平职业运动员同场竞技等,这极大丰富了青少年的`业余生活,成功地促进了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

  篮球运动具有紧张、激烈的对抗性,并伴有较强的生理负荷,要求运动员克服内心障碍,以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去克服和战胜各种各样的困难。

  在使自已的行为符合一定的道德规范和准则的情况下,为达到自己的目标,运用一切可能的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这些可以培养运动员灵活、机智、沉着、果断、开朗、豁达和善于自省、随机应变的能力,促进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

  在篮球教学比赛中,运动员经常处于起伏不定的多种矛盾的心理状态,如义务感、责任感、荣誉感和队友间的友谊感交织在一起,使运动员的心理活动异常激烈、迅速、深刻,超过了一个人正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变化程度。

  由此可知篮球运动的对抗不仅是素质、技术、战术的较量,还是心理素质的较量,这对于提高运动员的知觉、注意、思维、想象力和有机体的适应能力,对于培养运动员坚定的目的性、勇敢自制力等意志品质,对于形成和发展运动员的兴趣、性格和改变运动员的气质、特征都有很大的好处。

一个动作区分攻守,怎样判断掩护时的攻守犯规情况图3

太极十三势每一招的攻防含义是什么

太极拳技击十要一、以柔克刚
  太极拳以柔克刚,这很符合老子的道家思想。老子认为,天下之柔弱莫过于水,最卑下的也莫过于水,然而,最坚强的胜利者也是水。老子曾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这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气和水最柔弱,但它无所不入,又无所不能出。所以虚无柔弱者无所不通,又无有不可穷者。至柔不可折,那也就是无为之益了。
  何谓以柔克刚?即与对方交手时,跟随对方之劲路,随屈就伸,人刚我柔,我顺人背,虽变幻无穷,但丝毫不含抵抗性。以柔克刚,关键在不顶抗对方,而 让它的力量在我之圈里走化掉,使之引进而落空。如果你加力于对方身上,原想可以把对方击倒,然后你进入对方的圈里,感觉到什么都没有,就像是一座空城,突然失去方向,失去光明,自己的破绽又暴露无遗,你会不战而自栗。在推手中就怕遇到这样的高手,他的内劲忽隐忽现,若有若无,见之有形,按之无迹。你用的刚劲越猛,跌得就越惨。所以笔者和侯春秀老师推手时,根本不敢用力,因为用的劲越大,它的反作用力以及惯性力量就越大,最后还是回击到我的身上。
  柔是无限的,取之不尽,用之不完;而刚劲则是有限的,不管有多大力量,其能量既有限又易折损。拳经云“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此即是以小力胜大力,避实就虚,以柔克刚,实非虚语。
  二、以明对暗
  何谓以明对暗,即是“人不知我,我独知人”。通过长期练太极拳的走架和推手,可使之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阶及神明,也就是功夫到了懂劲和知己知彼的程度。功夫由听劲而来,能听才能懂。所谓称斤量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太极拳的懂劲功夫是经过长期训练得出来的。推手专用以训练这种听劲,使之感觉特别灵敏,能听懂对方劲之动向。所谓“听之于心,疑之于耳,行之于气,运之于手”;“以心行意,以意行气,以气运身,听而后发”。听劲要准确,能听懂对方的劲路就能控制他,这样就能“人不知我,而我独知人”,进击的目标就特别精确。如果你的侦察不明,判断错误,则你的进击只能是盲目和危险的举动。
  三、后发先至
  后发者是以静待动,不是不动而是等机会发动。所谓后发先至是动度的准确性以及时间、地点和程度的确定性。两人在交手时,“彼不动,己不动;彼未动,己先动”。太极拳以“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心神镇静,观敌来势,审势待机,手、眼、步法相一致。对方打不着你的时候,距离不够不可先发,发则失误,浪费精力,且易至被动的位置或反被对方击倒。《天远机论》曰:“见空不打,见人不上。拳不往空打,打起不空落。手起脚要落,足落手要起。心要占先,意要胜人。身要攻人,步要过人。前腿似弓,后腿是蹬。头要仰起,腰要长起,丹田要运起,自顶至脚,一气相贯。”当敌与你的距离、时间足以威胁到你的安全,也就是对方能在瞬间击到你时,你之意在先,其速更迅。所谓起手如闪电,打下如迅雷,能在更短的距离和时间内击倒对方,即是后发先至。其关键是时间、地点和速度,三合为一,身法要灵敏,速度要恰当,动作要轻快,变化要精微。
  后发先至还表现在双方推手时,对方用劲向我发来,其破绽必露,我以即化即发,即化即发,后发制人,即在对方将发未发时,我之意先,把对方击出、击倒。
  四、以静制动
  以静制动,遇敌不乱,沉着机智。在行拳走架时,意念要做到面前无人如有人;与人搭手或散打时,要做到面前有手不见手,胸前有肘不见肘。也就是在交手时起手不空落,不发则已,一发必中。诸如“彼不动,己不动;彼未动,己先动”这些技击上的策略,都必须静观敌情,找准出击时机。以静制动,并非不动。所谓心机一发,四肢皆动。发手以得人为准,以不见形为妙。静候伏机,如猫之捕鼠、鹰之捉兔、虎豹之扑牛追羊,无不惊心动魄,先静后动。以静制动,主要是观察来势之机,揣敌人之短长,静以待动,动以处静。静如山岳,动若处子。一触即发,一击必胜,这就是以静制动的效果。
  五、贵化不抗
  贵化不贵抗,主要是在对方向我攻击时,我以化解的方法,使对方的攻击力量不能作用在我身上,我的化劲分散和削弱了对方的攻击力,使之对我构不成重大威胁。
  化功是一种高级的技击防卫法。太极拳推手的化劲方法,主要是在接触发劲的一瞬间,及时依*自身(身法)极小的运动,把对方的进攻力量消耗掉。贵化不抗,应不丢不顶,而不是一味地化解。化者不能招招化尽。赵堡太极拳人化解的方法,主要是半圈化半圈发,即化即发。化而不发,还是会受对方的牵制而导致失败。
  化劲是太极拳推手之重要手段。推手盘架时,要求“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黏”,进退转换要有折叠往复,使对方无法知道我的动向与劲路而处于被动状态,即以半圈化半圈发,既不化尽,又不早化或迟化,要随化随发,攻守兼顾。只知抗不懂化,非太极拳之真谛。
  六、以顺应逆
  太极拳运动主要是画圈走弧,凡举动则无处不画圆,无处不阴阳,无处不太极,形成自然的逆来顺受之规律,这是在太极拳推手时常用的法则。
  太极拳推手是对抗性的技击赛,以破坏对方的平衡为标准。传统的太极推手受人喜爱,是因它不提倡斗力。双方表现为粘连黏随,不丢不顶,引进落空,借力打力。太极拳推手处处走圆弧,以逆顺受,以顺应逆,进而达到以顺制逆之目的。所以说太极推手是圆的较量,不是力的抗衡。从推手中化解对方的力,侦探对方的劲路,斗智斗勇,从而体味劲在人体内部的变化。使人在推手中找到乐趣。
  以顺应逆必须舍己从人,掤、捋、挤、按、采、挒、肘、*,是主要的技击方法。粘、连、黏、随是以不丢不顶,顺从不离,随屈就伸,人刚我柔为原则,使对手进退不得,完全被我之劲所控制,以致“敌欲变而不得其变,敌欲攻而难得逞,敌欲逃而不得脱”,最终导致对方出现极为被动的挨打局面。
  七、以整击散
  以整击散,主要是我运用周身如一家之整劲,去击打对方的即零碎而又散乱的偏刚劲。我劲不整不发,敌力不散不击,乘势借力,以整击散。经过化引造成对方失势落空及重心不稳时,我顺人背,且对方又显出破绽,以我之整击彼之散。正如《打手歌》曰:“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击,粘连黏随不丢顶。”
  如何才能做到周身如一家?《拳经》指出:必须做到内外相合,即外三合和内三合。内外相合,上下相随,使之节节贯穿。外三合不仅是为了保证动作外形姿势的正确,更是为了整劲的集中。不管练哪种太极拳都要做到: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内三合以意领气,以气促劲,意到气到,气到劲到。太极拳的动作虽形于外而实源于内,外形之蓄发,必须是心意的蓄发,这是意、气、劲在太极拳中的运用。周身如一家,要以我之整劲,趁彼劲之大小及散乱程度而击之,无不应手而即仆者,这正是以整击散的效应。
  八、舍己从人
  舍己从人即因对手之变化而变,使我顺人背。赵堡太极拳世代流传着一句口头语,就是“要啥给啥”。在推手竞技中,对方加力于我身之某处,我就把这处让给对方,把这处受力走化掉,丝毫不加抵抗,让对方的劲在我身上毫无作用,瞬间化为乌有,使对方落空,紧接着以我的整劲击败对手,即以听、化、拿、发的手段,使之引进落空合即出。舍己从人,要啥给啥,也是攻与守的竞技过程。舍己从人,是给对方一个错误的感觉,让对方进得来出不去。
  舍己从人是太极拳推手的一种战术和策略。舍己是诱敌入设好的圈套,候机击发制胜。具有实战经验者,必然舍己从人,处处谨慎小心,不轻易进攻,所谓抑制其长,攻击其短。一旦掌握对方的劲路、破绽,或是敌强我弱,为了尽量减少失误,采用避实就虚,或用偶角的打法,从侧面击打,“攻其所必救,守其所不攻”。只要对方进攻,我即舍己从人,用粘连黏随之法牵制着对手,当其有破绽出现时,即攻其实点;或者在击其第一个破绽时,对方必然因吃劲而出现相应的相援,我即攻其救援之处,在其要害处一击,使其根本无法逃脱。
  九、吃啥还啥
  吃啥还啥,其关键也是在走化的功夫上。人家吃你一个饼,你得还给人家一个馍。吃啥还啥,你打我高探马,我还你高探马;你打我白鹤亮翅,我还你白鹤亮翅。你用什么打我,我还你什么,这是长期锻炼出来的一种功夫、一层功夫、一层化法。比如笔者与老师推手时,可以触摸到他的手肘,当我要拿发的时候,他的腕、肘、肩活如泥鳅,轻滑一下就走脱了,反过来我的被击点就暴露出来。所以,习者首先要锻炼化腕、化肘、与化肩,然后化脚、化膝,再化胯。化胯最难,它统领各大关节,为根节之根节,活与不活全赖于此。关节要活络,犹如万向接节,不断变换重心,调整虚实,使对方无法进击,周身如一家,内劲浑厚,无论对方用什么招数打我,我遂即走化,即走其招还制其身,吃啥还啥,攻其不守。吃啥还啥,还要看各人的功夫深浅、经验多少而定。一般拿法还容易走化,拿人要拿根,技术高者不仅拿人手肘,还能拿至腰胯,使对方不能转换求变而陷于绝地。
  十、圆之较量
  有人把太极拳叫做太极圈,因练太极拳走架自始自终都在画圈,所以,不管是大圆、小圆、平圆、斜圆、形形式式之弧圆,都能贯穿于全身各个部位。推手时也同样走弧形,处处有圈,无处不太极。进退走化亦画圆,沾粘黏随亦是圆。小圈克大圈,大圈套小圈。半圈进,半圈退;半圈化,半圈发。无论对方有多大力量,经过圆的化解,就可消除其给你的力量和威胁。圆周是以一点为圆心,半径小即圆小,半径大则圆也大。大圈的周长比小圈的周长大,所以走小圈的路线要比走大圈的路线要短。小圈的转换动作小,很快能化掉对方的力,并通过惯性把力作用于对方。由于动作小,路线短,节省了时间,使对方不及走化而被击出。这当然也不是一概而论,而是要看双方技击的实力。
  圈里有圈,圈外有圈,连环进击,一圈套一圈;要啥给啥,吃饼还馍。手上有圈,脚下有圈,进是圈,退是圈,环环相扣,无圈不太极。大圈带小圈,小圈克大圈,若到功夫深,有圈似无圈,无圈亦是圈,若得规中意,太极图中求。

一个动作区分攻守,怎样判断掩护时的攻守犯规情况图4

以上就是关于一个动作区分攻守 ,怎样判断掩护时的攻守犯规情况的全部内容,以及一个动作区分攻守 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0)
上一篇 2022年12月10日 上午11:30
下一篇 2022年12月10日 上午11:35

相关推荐